理财学堂 >  灵犀一点通 >  市场篇 >  正文

【犀利 看市】10.8-10.11 股市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债市整体走强

时间:2024/10/11
字号:
股市方面,本周市场在节前快速上涨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3.56%、4.45%、3.41%;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下跌6.53%。分板块看,电子、非银金融、银行表现相对较好,分别下跌0.02%、0.64%、0.77%;房地产、传媒、社会服务跌幅居前,分别下跌8.31%、8.57%、8.66%。
 
具体来看,市场在国庆节前出现快速上涨,节后市场快速突破3600点,积累了较大的获利盘,同时对政策预期的分歧下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市场主线重回高股息等防御板块。前期表现较好的地产、消费等顺周期方向表现差。细分来看:科技方向,本周电子表现强,主因etf基金申购等增量资金带来半导体的领涨;计算机与通信跌幅也相对较少,主要是数据要素、鸿蒙、自主可控、AI等新兴产业公司高股价弹性带来的;传媒行业跌幅靠前,主要或受产业趋势和边际催化,以及权重新股超跌影响。制造方面,电力设备、汽车、机械跌幅相对较大,在前期政策刺激下,以新能源和整车龙头、内需通用、军工电子等快速上涨估值修复,本周均出现技术性大跌调整。消费方向,本周政策力度预期有所分歧,消费板块重回防御,家电的红利属性再次突出,表现较好,其余顺周期板块呈现较大幅度回调。周期方向,表现分化,红利属性突出的银行、石油石化表现较好,而地产、有色金属、基础化工等顺周期板块出现明显下跌。 
股市观点:市场或将转入缓冲阶段,呈现震荡走势
展望后市,市场或将转入缓冲阶段,呈现震荡走势,建议谨慎前期涨幅较大板块,密切关注后续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建议重点关注:1)短期滞胀、防御属性突出的黄金和高股息板块;2)政策可能加码的方向,包括消费、地产链等方向;3)长期逻辑清晰,受益美联储降息和国内货币财政发力的资源板块。
债券市场方面,本周债市整体走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14%,较上周下行2BP。财政部于10月12日重磅发声,市场期待增量财政政策。本周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16951亿元,逆回购投放3469亿元,实现净回笼13482亿元。国新办将于10月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市场对此反映积极,四季度是否有财政增量政策出台,尤其是政府会否加大举债力度扩大支出,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海外方面,美国9月CPI同比升2.4%,预期升2.3%,前值升2.5%;核心CPI同比升3.3%,预期升3.2%,前值升3.2%。美国CPI同比增幅已连续六个月走低,创2021年2月以来新低。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针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把扩内需增量政策重点更多放在惠民生、促消费上,积极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针对楼市,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针对前期股市震荡下行等问题,出台有力有效系列举措,努力提振资本市场。明年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优化投向,加力支持“两重”建设。
我国首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央行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简称SFISF)”,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央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接近央行人士介绍,互换便利期限不超过1年,到期后可申请展期;抵押品范围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这些操作的灵活性均表明,工具未来将很有很大发挥空间。
央行和财政部已就央行国债买卖建立联合工作组,并于近日召开工作组首次正式会议,确立工作组运行机制。会议认为,央行国债买卖是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加强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手段。下一步,两部门将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加强政策协同,不断优化相关制度安排,在规范中维护债券市场平稳发展,为央行国债买卖操作提供适宜的市场环境。
债市观点:建议关注产品流动性
展望后市,(1)9月信贷增速可能仍趋于下探,Q4或有所企稳。当前财政政策更倾向于用好存量政策,财政政策发力或不是10月份债市的交易主线。房地产及其他经济数据边际上仍处于回落通道,经济基本面基调或利多债市;(2)LPR价格未调降,反映出货币政策有条件坚持“以我为主”并保持克制的原则。随着美联储开始降息,汇率压力明显缓解。资金面面临一定挑战,若大行减少净融出或提高融出利率,资金面可能将出现明显的收紧压力;(3)当下大行或存一定的资产荒;银行系+非银机构的需求力量均不弱,利率债市场行情演绎较为极致,在市场收益率创新低的背景下,建议关注流动性更好的品种。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4/10/11
风险提示:本文件中的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以上观点、意见,仅为对宏观经济政策、相关行业发展动态等相关问题的看法,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本公司的相关部门、雇员不对任何人使用文件中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本公司在本文件中的所有观点仅为本文件成文时的观点,有权对其进行调整。本文转载或引用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的立场,本公司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件的著作权为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的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将此文件或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修改、发布、转载,或对本文件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