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学堂 >  灵犀一点通 >  市场篇 >  正文

【犀利·看市】10.28-11.1周度回顾|本周市场指数普遍回调,债市整体走强

时间:2024/11/04
字号:
股市方面,回顾本周:A股市场指数普遍回调,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0.84%、1.55%、5.14%。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下跌0.41%。分板块看,房地产、钢铁、商贸零售表现好,分别上涨6.01%、4.65%、4.56%;国防军工、通信、医药生物表现差,分别下跌3.38%、3.28%、2.90%。
具体来看,市场主题活跃。周期方面,整体表现较强,预期政策放松的房地产和建筑材料、受益供给改革预期的钢铁、受益于化债和并购重组的建筑装饰,以及受益于战略资源自主可控的有色金属均表现较好,而煤炭、银行和石油石化等红利板块表现一般;制造方面,行情与三季度业绩强相关,其中锂电材料、工程机械Q3业绩较好,股价表现较好,新能源光伏受益政策供给侧预期涨幅相对较大,军工因Q3业绩低预期跌幅较大,其他低空经济等主题表现较强;消费方面,商贸零售和社会服务涨幅居前,三季报普遍低于预期,政策预期,线下改善和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涨幅较大,但下半周有所降温;科技板块本周涨幅普遍排名后三分之一,或主因前期高景气及主题板块股价均处于高位,流动性拥挤与资金跷跷板效应导致高位回调。
股市观点:不确定性增加,持续关注后续政策落地效果
展望后市,宏观不确定性增加,关注11月美国大选和国内宏观政策落地节奏。建议重点关注:1)短期滞胀、防御属性突出的资产;2)政策可能加码的地产及消费内需方向;3)长期逻辑清晰,受益美联储降息和国内货币财政发力的资源板块。
债券市场方面,本周债市整体走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12%,较上周下行2BP。
中国官方制造业PMI时隔5个月重回荣枯线之上,一揽子增量政策显效。本周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22515亿元,逆回购投放14001亿元,实现净回笼8514亿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制造业PMI为50.1,前值49.8,连续两个月上升,且在连续5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景气区间;非制造业PMI为50.2,前值50.0,连续5个月稳定在50左右,显示非制造业经营活动继续保持扩张;综合PMI为50.8,前值50.4,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步伐有所加快。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以及已出台的存量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经济景气水平继续回升向好。
海外方面,美国第三季度实际GDP年化初值环比升2.8%,预期升3%,第二季度终值升3%;9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升2.7%,预期升2.6%,前值升2.7%。
10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10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0.3,较9月回升1.0个百分点,在9月短暂收缩后重新升至荣枯线以上。从分项数据来看,制造业供给增加,需求由收缩转为小幅扩张。样本企业表示,需求基本面改善,业务开发举措取得成效,支撑新业务量回升。三大品类中,中间品类制造商订单增长较快,消费品次之。
10月28日,央行公告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操作,期限不超过1年;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回购标的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央行推出买断式逆回购,既是自身操作工具的丰富,也可对市场发展买断式回购业务形成示范作用,缓解质押品冻结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监管指标压力,持续提升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国际化水平。10月31日,央行官网新增“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业务公告”栏目,并发布首条公告称,10月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
债市观点:博弈氛围浓厚,谨慎交易
展望后市,(1)尽管近期新增稳增长政策较多,PMI制造业分项明显好转,但短期内对工业品价格的提振效果有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或仍需时间;人大常委会议在11月上旬召开,值得期待。(2)资金端短期仍有压力,价松量紧的紧平衡状态短期可能会持续,但长期资金中枢或随政策利率调降下移。四季度政府债的供给压力或将加大,叠加MLF集中到期,资金利率或将面临一定抬升,关键在于央行如何进行对冲操作以及相应的配合力度。货币政策或仍将维持稳健宽松,待美联储后续进一步降息,国内降息空间也有望进一步打开;(3)债市交易盘纷纷转向防御,配置流动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并缩短组合的整体久期。理财增速放缓,债券需求力度减弱,同时非银机构处于净卖出状态,现券交易情绪偏弱。
总结来看,随着下周中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召开以及美国总统大选结果的初步确定,市场的博弈氛围十分浓厚。在此背景下,建议关注投资组合的防御性,保持观望态度,静待这些重大事件的结果明朗化后再进行相应的交易决策。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4/11/1
风险提示:本文件中的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以上观点、意见,仅为对宏观经济政策、相关行业发展动态等相关问题的看法,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本公司的相关部门、雇员不对任何人使用文件中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本公司在本文件中的所有观点仅为本文件成文时的观点,有权对其进行调整。本文转载或引用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的立场,本公司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件的著作权为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的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将此文件或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修改、发布、转载,或对本文件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